教学团队建设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师资队伍 >> 教学团队建设 >> 正文

甘肃农业大学“预防兽医学教学团队”简介

2019-06-10  点击:[]

甘肃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学科是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是现代兽医学的核心学科。预防兽医学专业教学团队依托于2003网站太阳集团,经由盛彤笙、胡祥壁、许绶泰、廖延雄等我国著名兽医学家创建,新一代名师名家赵纯墉、沈正达、王锡祯、刘占杰等教授的继续建设、完善和发展,已形成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、兽医传染病学、兽医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、兽医公共卫生学和实验动物学5个发展稳定的专业教学和科研团队。本教学团队拥有一支高职称、高学历、年龄结构基本合理、富有创新精神、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,团队现有教师22人,其中专职教师17名,专职教学辅助教师5名,其中有教授5人,副教授6人,高级实验师2人,讲师6人,实验师3人。博士生导师2人、硕士生导师9人,甘肃省“555创新人才工程”第一、二层次人员1人,“飞天学者”1人,“伏羲杰出人才”1人,“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”获得者2人。

本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是以全日制研究生培养、本科多专业多课程教学并重实验技能培养为主要任务,兼顾在职研究生、自学考试本科生培养。团队教师承担多项教学任务,主要包括动物医学院、动物科学技术学院、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、生命科学技术学院4个学院动物医学、动物医学(兽医公共卫生方向)、畜牧兽医、动物科学、水产养殖、食品质量与安全、生物技术(动物、生物制品方向)7个全日制本科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任务;全日制预防兽医学、动物医学工程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及兽医专业学位博士、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;动物检疫与食品检验和畜牧兽医专业自学考试本科班课程教学任务。

2000年以来,本团队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省部级和厅局级等科研项目60余项,主持和参加完成科研项目30余项、其中通过省级鉴定验收10余项,在研科研项目20余项。主持和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省级二等奖3项、省级三等奖3项、厅局级奖2项,共计获各类科技奖8项。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,授权国家专利1项。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、厅局级教学成果奖3、校级奖2项。完成教学改革项目5项,其中省级精品课程1项、校级精品课程1项、校级重点课程2项和校级课程体系建设1项,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。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“九五~十二五”国家级、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9部,参编普通高等教育“九五~十二五”国家级、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14部,编写研究生和本科生自编讲义10余门,主编或副主编专著9部、参编15部,起草国家标准、农业部标准共2项。指导兽医专业学位硕士论文有2篇获“全国兽医专业学位优秀硕士学位论文”奖,指导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有2篇博士论文、10篇硕士论文获甘肃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,指导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有12篇论文甘肃农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。近5年内在国内外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,其中SCI刊物论文16篇。

预防兽医学教学团队组成及研究方向

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:曾巧英、伏小平、张小丽、王川、彭婕、尚清炎、刘岗、王旭远。

主要研究内容:从事畜禽病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机理、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及畜禽疫病诊断方法、免疫制剂以及畜禽正常免疫功能、微生态学等研究,从分子水平探讨病原微生物毒力特征、毒力因子的表达和遗传机制、致病机理及免疫机制,另外在进行畜禽健康和生态失调微生态变化研究的同时,应用肠道微环境重组技术和悉生生物工程苗的研制,进行畜禽因生态失调所致疾病的生态防制。

动物传染病学:胡永浩、包世俊、温峰琴、武小椿、邢小勇。

主要研究内容:研究畜禽传染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预防、控制和消灭畜禽传染病措施及方法。主要进行畜禽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诊断与防治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、兽医生物技术以及兽医生物制品等的研究,对某些危害严重的畜禽传染病从流行病学、病原学、诊断方法、免疫预防、防制措施以及微生态学防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。

兽医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:孙晓林、马永华、王泽祥

主要研究内容:进行畜禽寄生虫分子生物学、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、致病机理和免疫机制,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治以及人兽共患病防治等研究。

兽医公共卫生学:薛惠文、苟惠天、魏衍全、方梅。

主要研究内容:从事动物性食品卫生评价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检测和控制,主要进行动物性食品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、微生物、寄生虫等因素的污染来源、危害、监测及其控制等理论和技术研究,建立快速、准确的检测方法和手段以及预防和控制污染的措施。

实验动物学:刘磊、万学瑞。

主要研究内容:从事级别实验动物培育、疾病动物模型、动物试验技术以及实验动物医学等研究。

上一条:甘肃农业大学“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团队”简介 下一条:国家级教学团队“兽医形态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”简介